一、竞赛对象
我系197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在编在岗任课教师,共16人(吴长虹、梁树杰、刘宝华、岑颖、何木青、吴琼香、梁敦毫、阮春珠、房能沛、周俏、周日辉、龚华堂、黄旭彬、杨力、李懋、黄晓先,其余教师可自愿报名)。
二、竞赛时间
2016年5月13日(第十周星期五)14:30―19:00。
三、竞赛地点
茂名校区实训中心电脑3室。
四、竞赛要求1.参赛教师从自己所教的任一门学科中选一节课准备好说课稿和说课课件。
2. 每位参赛教师说课限时15分钟,距说课时限结束前2分钟提醒参赛选手把握时间,限时钟响后,参赛选手须停止说课。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课内容而需要延时,则要转入说课结束环节,延时不得超过2分钟。凡延时者不得评为一等奖。
3.评分标准请参照学校决赛的评分标准。(查阅)
4.竞赛次序(系办抽签确定):阮春珠、房能沛、黄旭彬、梁敦毫、梁树杰、周俏、李懋、岑颖、吴琼香、龚华堂、吴长虹、刘宝华、周日辉、何木青、杨力、黄晓先。
5.全系所有教师必须参加听课与评课。
五、奖励办法
一等奖占参赛人数20%,3人;二等奖占参赛人数的30%,5人;三等奖占参赛人数的50%,8人(一等奖获得者将继续参加学校的决赛,二等奖获得者将直接作为学校的三等奖)。
六、评委组成
张汉省、陈德、黄以宝。
七、说课要求:(一)教材分析
1.说明本课内容在课程或单元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学情定位准确。
2.说明本课主要知识点和能力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
3.说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本课内容中的具体体现(能正确把握学科的特点)。
4.简要、准确地说出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难易度适中)。
(二)教法学法分析
1.说明本课时的教法选择及基本依据。
2.说明教学思想、方法、模式、策略的选择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3.重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提高。
4.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教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适合教学要求。
(三)教学过程分析
1.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
2.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能用教学理论加以阐述。
3.说明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如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课堂及课外活动等。(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各环节完整有序,关注有效反馈)。
4.说明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环节。(过程自然流畅,善于设置情境,演示等活动恰当,体现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精神)
(四)教学素养
1.普通话或英语(英语专业)语言流畅规范,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具有感召力。
2.说课姿态自然,仪表端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理配合,应变力强。
3.需要板书的学科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没有错别字。
4.说课课件制作清晰、准确、精美。
5.能脱稿说课。
6.有一定的教学特色或教学亮点。
信息科学系
2016年5月7日